Please note: Special public hours – 10 AM to 5 PM – on Thursday, May 9

Tickets
Museum Hours
Thu: 1 PM–8 PM
Fri–Mon: 10 AM–5 PM
Tue–Wed: Closed
Location
200 Larkin Street
San Francisco, CA 94102
415.581.3500
Tickets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揭開“鳳凰故國”神祕面紗,展示中國青銅時代輝煌文化

展覽將於2024419日至722日間在舊金山亞博獨家舉辦

數位的

 

涅槃的鳳凰、纏繞的螭蟒與長角的神獸;圓潤的玉石,鏗鏘的鐘聲與纖細的絲綢;耀眼的黃金與神祕的古銅。這一切讓我們共同迎接跨越時空而來的中國古代瑰寶。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隆重推出特展《鳳凰故國:青銅時代曾楚藝術展》,將三千年前青銅文明的最後輝煌展現給觀衆。長江流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之一,各種文化在其哺育下繁榮發展。周朝立國之初,爲了開拓南疆,在長江中游建立起一系列諸侯王國,其中江漢平原上發展起來的曾國(約公元前1040-400年)和楚國(約公元前1030-223年)構成這次展覽的主角,它們的物質文化成爲青銅時代晚期最爲精彩的一章。涵蓋來自中國湖北地區五家重點博物館的150餘件文物,《鳳凰故國》展現了八百年間這兩個諸侯王國的此消彼長,探索了它們豐富的藝術成就、風俗信仰和歷史文化。它們的發展不僅奠定了南方傳統在中國藝術中的影響,也幫助了秦漢文明圈的最終形成。

《鳳凰故國:青銅時代曾楚藝術展》將於2024年4月19日開幕,在舊金山亞博獨家展出,並持續至7月22日。展覽帶來兩周時期曾國和楚國的重要考古發現,許多相關展品近期才被發現和修復,並首次在海外進行公開展出。塵封地下兩三千年後重現人間的青銅重器,繁複的玉雕和精美的漆器,鋒利的兵器以及華麗的絲織品,無疑將帶給觀眾體驗早期中國輝煌青銅文化的獨特機會。千百年來在人們在長江中游流域繁衍生息,崇拜鳳凰等神鳥,其圖像與造型也出現在當地貴族的日常生活和祭祀喪葬中。而這些神秘的鳥獸圖騰和與祖先神靈溝通的祭器將帶領觀眾進入當時神秘的信仰世界和神祇崇拜。

舊金山亞博館長、全球知名的中國史研究專家許傑博士談到:“我們身處考古的黃金時代,尤其是中國考古。歷史的記載往往有空白,使得歷史發展的連續脈絡有時難以讓人理解。我們缺少藝術的證據去將舊朝的信仰與後代盛行的圖像關聯起來。例如,爲什麼中國的藝術中有很多鳳、虎和龍的圖案?我們今天認爲理所當然的‘中國風格’起源自何處?考古工作無疑爲我們打開了了解古代、通往過去的大門。《鳳凰故國》用現今一些最爲重要、最引人注目的考古發現彌補歷史記載的空白,帶領觀衆直面消失古國的輝煌。”

這次展覽極具開創性,通過精選當時貴族墓葬中出土的考古文物,對比展示古代曾國和楚國繁榮的物質文化和豐富的祭祀傳統。西周時期漢東諸國以隨爲大,東周時期楚國傲視羣雄,直至最後的秦楚爭霸。雖然曾國楚國都曾稱雄過,但時間流逝卻無情地湮滅了這兩個江漢平原上相依相鬥王國曾經的輝煌。在秦始皇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度集權的大一統帝國後,曾楚這些被征服的王國便成为正史記載中的註腳,它們的故事也被掩埋在長達兩千年的帝國史之下。而该展覽首次揭示了中國青銅時代末期这兩個南疆古國前所未知的璀璨、精緻和奢華。

展覽策劃者、舊金山亞博中國部主任張帆博士談到:“《鳳凰故國》中展出的許多精美的藝術品因其稀有性和巧奪天工的外形而被中國人視爲國之瑰寶;它們是神話和歷史記載間‘缺失的環節’。我們獨家策劃這個展覽來強調在中國文化和藝術風格形成的過程中,長江中游地區如何發揮了重要作用,很多區域風格最終將融入秦漢帝國文明並影響之後幾個世紀的藝術發展。我們非常激動能夠更新對青銅時代這一最後篇章的理解,並邀請觀衆一起來解開早期中國歷史上的種種謎霧。”

 

展覽——科學與神靈

《鳳凰故國:青銅時代曾楚藝術展》將一系列湖北地區出土、風格迥異的曾楚文物依據材質、工藝和功能的不同歸於六大類別中,並把它們佈置於不同的主題展廳,並融入多種沉浸式視聽體驗模式:

  • 玉石器
  • 青銅禮器
  • 樂器和兵器
  • 裝飾及儀式用漆器
  • 金屬與木製冥器
  • 紡織品及特殊器物

這些獨具匠心的藝術品與神鳥、神獸圖像相互交織在一起,外加生動的刻畫、優雅的外形、精緻的圖案和繁複的紋飾;它們將幫助觀衆認識一系列青銅時代在技術與藝術層面的人類智慧結晶,了解長江流域對後來更廣爲人知秦漢文明的深遠影響。

本次展出的特色文物中含有一件雙鳥面具紋玉飾(約公元前800年)。 這一兩周之際的玉飾作品揭示了遠古以來神鳥母題、符號和形像在曾楚玉文化中的傳承——神祕的飛鳥相背立於神獸之上。該造型展現了當地民衆對自然的崇拜;千百年來,這些代代相傳下來的圖案和造型不斷激勵着長江流域工匠們新的藝術創作。

來自曾楚兩國青銅工匠的諸多精彩作品包括出自曾侯乙墓(約公元前 433 年)、以十六條盤卷扭動螭龍覆蓋爲特徵的曾侯乙建鼓底座。這些螭龍身型似蛇,緊密糾纏,僅通過照片遠觀難以辨認。親臨現場的觀衆,可以仔細觀察哪條龍尾與哪隻龍首對應,享受這一藝術瑰寶所帶來的驚喜與樂趣。

其它巧奪天工的藝術品還包括在曾侯乙墓中發現的青銅方鑑缶。這是一種設計巧妙的雙層金屬貯藏容器,可以在炎熱的夏秋時節冷藏酒水,例如米酒。這可能是中國歷史有載以來最早的“冰箱” 。

鑑缶精巧的細節設計與同一墓葬中的另一件傑作——金盞——遙相呼應,它是目前所發現的早期中國最重的純黃金製品,重達兩公斤以上。金盞與金漏勺做工精緻,暗示了墓主人的特殊身份。黃金這一貴重物品不會失去光澤,因此用它打造的器皿永久不朽。也正是如此,這種稀有金屬與中國古代貴族對永生的追求緊密相連,人們相信通過使用黃金製品可以獲得它永生的魔力。

金石絲竹之聲在當時祭祀宴飲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宮廷和貴族居所中通常提供樂舞表演項目。漆木虎座鳳架鼓(約公元前300年),造型想象豐富,裝飾風格浪漫,代表了楚地獨特的雕塑和音樂傳統,也顯示了當時人們對神鳥神獸的敬畏和喜愛之情。

近年來科技的進步使得考古學家和文保專家能夠安全地發掘和保存很多脆弱的古代器物,包括建鼓底座在內的許多文物。而在此之前,《鳳凰故國》中展出的不少器物和藝術品都無法公開展示。古墓浸水造成了相對缺氧的環境,因而保證了很多珍貴的絲綢、漆器和木材與細菌或氧氣隔絕,得以保存千年。雖然震動和外力可能會導致文物碎裂,但新修復技術的出現使得繁複的彩繪、絲織服飾和其它易碎品如今能夠安全地運輸到海外並展示。

許傑館長說到:“2017年的《王陵瑰寶》展覽一樣,《鳳凰故國》得以讓美國觀衆迴歸到對歷史與過往永恆的迷戀中,從我們熟悉的地中海文化轉向東亞地區複雜的歷史和開創性的考古發現。本次展覽的準備主要由中美學者和文保專家共同完成,其內容建立在舊金山亞博長達十多年的項目策劃之上,旨在將早期中國文明和文化的精華介紹給美國觀衆,以數千年來不同文化間相互關聯的故事和最新考古實證來顛覆我們對中國早期歷史的認識。”

 

展覽出版物——歷史與文化、神靈與科學

展覽同期發行由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與加州大學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展覽圖冊《鳳凰故國:中國青銅時代的最後輝煌》;圖冊由張帆和許傑主編,由張帆、許傑、Colin Mackenzie、王海城、John S. Major、來國龍和黃奕芬供稿;全書共240頁,包含320張插圖和4張地圖;精裝:978-0-520-34164-7 / $65; 平裝:978-0-520-34165-4 / $40。

  

展覽機構

《鳳凰故國:青銅時代曾楚藝術展》由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和湖北省博物館聯合主辦。感謝上海博物館美國之友、Barbara Bass Bakar、Huifen Chan 和 Roelof Botha、Tianqiao 和 Chrissy Chen、Harry 和 Sandra Cheung、E. Rhodes 和 Leona B. Carpenter 基金會、Fred Eychaner、Ken Lamb、The Tan Family 教育基金會、Ray and Dagmar Dolby Family Fund、Diane B. Wilsey 以及 Richard 和 Fukan Yen 對本次展覽的慷慨支持。同時感謝 Ellen Bayard Wheedon 基金會、Buck Gee 和 Mary Hackenbracht、美國匯豐銀行以及 Angela 和 Gwong-Yih Lee 提供的額外支持。感謝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對本次展覽的支持。

 

感謝以下贊助基金對展覽提供持續支持:

 

山崎朗子和楊致遠展覽基金

John 和 Sherry Chen 基金

Arlene Schnitzer 基金

James M. Gerstley 國際展覽基金

 

####